美媒:中国有五种方式打击美军航母,防不胜防

很多人认为在未来中美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冲突,而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点就是台海区域,在这一区域可能会爆发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而在这场海战中,美军必然会出动多艘航母组成编队进行作战。

但是在这时问题就来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知道,中国为了对付像航母这样的高价值目标,专门研究了多款被称之为航母杀手的武器,就连美媒都不得不思考,如果在未来的冲突中,美军最引以为傲的航母编队输给了中国该怎么办?

美媒认为,当前中国解放军有着海陆空全方位多体系对付美军航母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即便是世界最强和最先进的美军航母也防不胜防。

在海军方面,中国有着093型核潜艇可以对付美军的航母,作为本世纪初才下水服役的一艘现代化攻击核潜艇,它的排水量达到了8000吨,最大下潜深度为400米,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长达80天的航行,并且由于采用的自然循环反应堆让它的航行速度最大可接近40节,可搭载鹰击-82反舰导弹,能够以0.85马赫的速度进行掠海飞行,不过最大的缺点是射程较短,只有40千米,但配合上093型核潜艇射程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一款鱼雷则是对美国的MK-48鱼雷进行参考模仿而研制出的,当初解放军从南海处得到了一枚来自美军的MK-48鱼雷,随后对其进行逆向工程研究,由于对这款鱼雷进行研究时难度过大,曾因资金问题而停止研究;但动力系统的研究已经成功因此后来又继续研究,也因为这样这款鱼雷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是我国首款采用开放式软件架构和模块化设计的鱼雷。

另一款则是海空两栖的鱼雷,这种鱼雷搭载在潜艇上发射后,能够在水面上以2.5马赫的速度飞行,当接近目标10公里范围内的时候就会变成鱼雷,潜入水底100米的深度,以100米每秒的速度前行;这个100米每秒的速度看起来是慢,但要注意这是在水下,目前美军航母最快的航速也就32-33节,而100米每秒换算下来相当于194节的速度,一旦瞄准发射的话航母不可能逃过它的追杀。

在陆地方面,解放军也有两种方式打击美军航母,一种是反舰弹道导弹,一种是高超音速导弹。反舰弹道导弹有东风21D和东风26,东风21D的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而东风26的射程大概在4000公里左右,并且威力要比东风21D更加大。另外一款高超音速导弹则是东风-17,这款导弹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快到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的防空导弹能够拦截它,在携带核弹头的情况下一发就能摧毁一艘航母。

在空中方面则是有YJ-12反舰导弹,它能够通过轰-6K搭载进行空中发射,低空发射的话射程为200千米,高空发射的话射程能够达到400千米,巡航状态下速度为2马赫,在末端的极限速度可以达到4马赫,并且在打击过程中还能进行规避机动躲避反导系统的拦截。以这个速度再加上规避机动,现有的防空导弹很难进行拦截,特别是多枚发射的时候几乎可以做到百分百命中。

这五种方式(潜射反舰导弹、鱼雷、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空射反舰导弹)每一种对美军航母来说都能够造成有效的杀伤,虽然美军有着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但这些导弹都超出了宙斯盾系统的极限,比速度有东风17这种宙斯盾根本反应不过来的导弹;比射程有YJ-12这种超过了宙斯盾范围的导弹。

一旦要对这些导弹进行拦截的话,就只能依靠密集阵近距离武器系统,但这是美军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拦截失败也就意味着一艘航母的损失。

为了保护自己的航母不被摧毁,美媒认为美军应该对宙斯盾系统在进行升级,使得它的导弹拦截和搜索范围更大,但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解放军那防不胜防的打击方式,因此美媒认为,最好还是先派出战斗机去和解放军作战,等解放军用导弹去拦截这些战机的时候,让海军去搜集这些导弹的位置,从而进行精确打击,清除了威胁之后在派出航母来进行作战。

不过在这时问题就来了,什么战斗机能够跨越上万公里的距离, 来到南海和解放军作战?有这个航程的也就美国的战略轰炸机能做到,但是用这个来做诱饵完全就是白给,能隐身的速度太慢,一发就能打中,

不能隐身的速度是够了,但是老远就能看到,一发下去照样能命中,还没将我军导弹的发射位置都探出来呢,美国空军自己就已经被耗干了,美媒这馊主意属实不怎么好。

中美拐点来了:攻守易位,中国反击是致命的!

中美拐点来了:攻守易位,美国四处布局,但中国反击是致命的

先说点真实的啊,9月份的国际局势依旧严峻。美国两个战场同时对抗中俄的想法仍旧没有打消,反而愈演愈烈。早前,美国再一次加大对乌援助规模,泽连斯基亲自下令,乌军正式开始了所谓的赫尔松大反击。按乌军前线指挥部的说法,乌军已经突破了俄军的第一防线。但这一点,外界都持怀疑态度。所以,俄乌冲突虽然迎来了新一波高潮,但局势仍不明朗,美国和俄罗斯的这场代理人战争注定是场持久战。

而与之对应的亚太“战场”,中美之间的博弈却在潜移默化中出现了局势上的扭转,可以说中美博弈的拐点已经到来了。

过去,美国挑衅中国底线、搅动亚太地区局势的各种行径,中国基本上都是保持一个斗而不破的战略政策。通俗点讲就是跟美国进行一个有限的博弈,中国一直韬光养晦将中美博弈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原因有两点,首先我们得肯定美国依旧是“世界霸主”事实,在全球影响力方面,中国还是有差距。其次中国深知中美两国一旦撕破脸,会对整个国际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中国希望的是世界和平,而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即使是中国,也摆脱不了修昔底德陷阱。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势崛起都避免不了冲突的爆发。中国作为21世纪的最令国际社会瞩目的新兴大国,必然会让美国这个守成大国感到威胁。换句话来说,无论中国怎么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都免不了对美国造成威胁。

但还是那句话,中国无意与美国争锋。所以在这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博弈当中,与历史截然不同。中国成为了守方,而美国成为了攻方。但现在中美之间的拐点来了,攻守易位,中国开始主动出击,而美国措手不及的开始战略收缩。

别看美国好像仍在亚太地区大秀肌肉,挑战着中国的底线。但实际上局势的天平已经倾斜,美国从未如此被动过。在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几乎同等量级的对手,美国甚至失去了战略上的底气,没做好与中国殊死一搏的准备。

反观中国,已经向美国摆出了不惜一战,埋葬一切来犯之敌的强硬态度。斗而不破的战略对策变为了斗不怕破!既然美国一意孤行干涉中国内政,搅动亚太局势,遏制中国发展,那中国就要跟美国对抗到底,并且对可能带来的,大国之间直接的,正面的冲突或战争,中国也毫不畏惧!

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美国,但在战术上必须重视美国。在落入下风后,美国一边开始战略收缩,一边在全世界四面布局。不光是亚太地区,中亚、中东、东欧都随时会成为美国夺回优势的博弈战场。这是我们要重视和警惕的。但与此同时,在韬光养晦了几十年后,中国的反击是致命的,中国不打无准备的仗,既然主动亮剑,就证明中国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冲突风险的准备,中国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实力!

美国调转枪头,这一次不找中国,欧洲成冤大头

就现在的局势来说,中美关系日渐尖锐,欧盟则是坚定跟随美国的小弟。但这次美国传出坏消息,竟然没有试图甩锅中国,而是突然调转枪头,将锅扣在了欧洲的身上。不仅如此,还将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可能的经济衰退,都归结于欧洲的失败。

据悉,美国的8月份通胀率指数达到8.3%,高于此前的预期,三大股指也全线暴跌,华尔街一片惨淡。就连此前嘴硬到底,不惜重新定义经济衰退的耶伦也不得不承认,对美国而言高通胀和高物价,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但话锋一转,她突然谈起了欧洲的经济问题。

耶伦称,欧洲将度过一个“艰难且极具挑战性的”冬天,经济面临着衰退,甚至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外溢”效应。这无疑是在暗示,美国经济将会受到欧洲影响,衰退还将持续,提前将锅扣到了欧洲头上。

可实际上欧洲会出现能源危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美国。在俄乌冲突之初,就带头对俄罗斯发起各种制裁,鼓吹各国加入制裁的队伍,对能源的制裁也是在美国的撺掇下做出的决定。原本欧洲一些国家想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也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但现在却是直接来了一剂猛药,导致直接陷入能源危机,日常所需供应艰难,储备能源也没有装满。

但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据报道,面对欧洲冬季的“油气荒”,美国能源公司纷纷表态,无法对欧洲施以援手,不太可能增加产量,直接断了欧洲求援的路。现在更是嫌弃欧洲的情况会对美国造成影响。

要知道欧洲可是美国长期以来的“血包”,美国有不少资本都是从欧洲收割来的,这次制裁也是如此。将欧洲推上去充当制裁主力军,自己则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甚至还时不时“薅点羊毛”。譬如德国,不就在这期间同美国签署了长达20年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可明明这场战争最核心的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欧洲各国完全成了最惨冤大头,替美国扛了多少压力。

由此可见,欧洲与其费力要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不如狠下心摆脱美国的控制。在二战后,欧洲这些老牌大国就渐渐成了美国的囊中之物,被把控得死死的,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不得不听从对方的“命令”,甚至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都要去执行。若是长久下去,连主权都是虚假的国家,还谈什么民主自由。

可目前来看,欧洲国家仍不清醒,临近冬天还在坚持不懈地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于反对制裁,坚持购买俄油气的匈牙利,欧盟还要对其做出惩罚。据悉,欧盟打算削减提供给匈牙利的经费,这一程序最终涉及的金额或将达到400亿欧元。

说真的,欧洲该醒醒了,这只会让本就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美国也不比当年,也正在深受经济衰退困扰,随时会找上别的国家“割韭菜”来填补自己的损失,欧洲就是“待宰的羔羊”之一。或许当今之计只有朝美国来一拳,才能救自己了。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