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公开表示,美国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改变战略优先方向,将注意力从欧洲方向的乌克兰,转向亚洲的东南部。同时他还呼吁欧盟各国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协调,确保届时能够采取一致行动来应对。
(德国防长表示,美国的战略重心或转移到东南亚)
俄罗斯卫星社的消息显示,有记者问到,美国明年总统选举对西方支持乌克兰是否会造成威胁,皮斯托留斯回答称,“美国的选举可能会让欧盟不得不陷入时间不够的境地。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意识到,出于其他各种原因,美国人一直有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印太地区的可能。这种战略方向的转变,不一定是因为美国竞选新总统。所以无论如何,欧洲各国都要更加协调一致,共同协商欧洲自己的国防政策,并自己承担起责任”。
可以看出,德国防长强调的是美国在从乌克兰抽身后,重点会转向“印太”地区,尤其是东盟地区。近日,拜登政府通过媒体放出风声,声称是一个“亲乌克兰的团体”炸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美国媒体紧接着又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情局局长伯恩斯以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早在爆炸后的第二个月,就开始考虑“乌克兰直接参与恐袭”的可能性。这恐怕是美国在为从乌克兰抽身而做的舆论准备,那就是把“北溪”爆炸事件甩锅给乌克兰。
(美国将“北溪”管道爆炸甩锅给乌克兰,制造舆论为自己战略重心转移做准备)
美国向“印太”地区倾斜军事资产和其他资源,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想要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以及“软实力”,来实现对中国的围堵。中国外长秦刚此前也表示,拜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就是在亚太地区打造一个“亚洲版的北约”。
但是这一次,德国防长明确提到“亚洲东南部”,也就是东盟地区和南海方向,客观上给了我们非常及时的提醒。另外,美国方面近期又提出了一个新“四方机制”,就是让菲律宾替代印度,与日本和澳大利亚一起围堵中国。菲律宾因此可能成为美国在南海地区挑事的重要抓手。
那么德国官方做出这番表态有什么用意呢?皮斯托留斯呼吁欧洲各国团结,因为现在的欧洲方向,已经不是西方领头人美国的优先事项。而“不一定是因为美国竞选新总统”,说明在明年美国总统大选前,拜登政府就可能会将精力转移到南海方向,所以才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而这个时间,指的是欧洲自己承担国防责任的准备期。
由此看来,德国方面的意图可能主要有三个。第一、德国主观上提醒的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因为美国如果不再大力支持乌克兰,就需要欧洲自己投入同等甚至更多资源,去援助泽连斯基政府,否则乌克兰没有了北约的支持,几乎肯定会战败,而且时间不会太长。
第二、之所以是德国国防部长说这话,其实还是想推动德国、法国曾经心心念念的欧盟防务自主战略。由于俄乌冲突爆发,让北约再次被唤醒,德法的计划被打断。现在美国如果从乌克兰抽身了,德国防长亲自喊话,希望由此让欧盟其他国家警醒,在失去美国军事支持和保护之后,欧盟必须自己在防务上冲到第一线,去与俄罗斯抗衡。
而且现在与俄罗斯已经彻底撕破脸,可以借共同抗俄的理由,推动这一计划,甚至是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当然,这个前提就是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德国防长的话,客观上也提醒了中方)
再次,德国方面的这番公开表态,在客观上对中国是有帮助的。美国近期与菲律宾之间动作频繁,美军确实在南海方向投入更多军事资产和兵力,不但获得了更多军事基地的使用权,还可能派海警前往南海,与菲日澳一起进行联合巡逻。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南海局势,会在美国的更强力介入下,翻起更大的浪花,甚至可能破坏一直以来的稳定。
所以,美国将新方向转移到中国的家门口,我们应该对这一新动向早做准备。从近期的解放军动向来看,中方确实开始行动了。比如,包括中国海军军舰和海警船在内的44艘船只,进入中业岛12海里内。解放军派出人员访问了越南、老挝和文莱,并与这三个东盟国家的防务部门,分别举行了工作会谈,谈到的重点内容就是地区安全问题。另外,解放军近期还派出分队,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演习,并与各方军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这些都表明解放军确实在做两手准备,即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外交准备。
(针对美国的战略东移,解放军在做两手准备)
实际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想干什么,各方是非常清楚地。近日,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印尼,就在雅加达举行了谈判会议,东盟10国和中方的代表共聚一堂,商谈“南海行为准则”相关事宜。也就是说,推动与中方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也是东盟国家的主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