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R929后,中俄合研的另一个项目或将无限搁置,暴露真实面目?

我国科技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一条西方国家的封锁之路,但我国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发展成现在的科技大国。

但在有些领域仍然还存在短板,而和国外合作成为最快的途径。

近些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俄合研的CR929大型客机项目,但是前段时间却传出该项目遇到阻碍,最近中俄另一个项目或将也被推迟,暴露真实面目?

前段时间,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称,俄工业与贸易部部长曼图洛夫透露,中俄在CR929关键目标上存在分歧,俄方更倾向于“不共享技术并开拓海外市场”,而中方希望“分享技术并维持国内航空市场”。

而且CR929交付时间也将延迟到2029年左右,比之前承诺的晚3-4年。

事实上,我国在宽体客机方面还处于技术空白状态,但又急需研制首款宽体客机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俄方则继承了苏联扎实庞大的航空工业体系以及技术人员,拥有完善和前沿的航空技术。而我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CR929搭载强大的生产平台,成熟的电子工业还有市场支持,原本双方各取所需,然而俄方却还是像以前一样捂着核心技术不愿分享,导致项目出现挫折。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CR929项目,另一个项目或将也被无限搁置。

最近,俄罗斯卫星社报道称,“俄直”公司总裁安德烈·博金斯基称,改进型米-26T2V重型运输直升机将在2021年初批量生产,之后还将研发米-26T2V的北极版。

对此有人指出,难怪中俄合研重直似乎“销声匿迹”了,原来俄罗斯新研发的米-26T2V重直明年就批量生产。

重型直升机一直是我国短板中的短板,在汶川大地震时,很多地方都需要靠直升机运物资,但是当时中国最大国产直升机直-8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13吨,后来用的还是从俄罗斯租借来的米-26重型直升机,该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56吨。

此后我们才意识到重型直升机研制的急迫,于是开始寻找俄罗斯合研一款重型直升机,据悉合研重直起飞重量高达42吨,但是至今似乎也没有多大进展。

分析称,合研项目接连受挫暴露了俄罗斯真实面目,对于合作并没有诚意,无论重直还是CR929都是在拖我们的时间,还是耐下心来自力更生搞研究。

北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最近俄罗斯宇航局还想和中国一起建设月球基地,看来还是需要警惕。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