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崩才不咬,欧盟对华大变,美国两头下注失败

在俄乌冲突期间,美西方总是把将中国的中立立场解读为“支持俄罗斯”,目的就是想把中国也卷入地缘冲突当中。而美国和欧盟更是以此为由,大肆宣扬与中国“经济脱钩”。但是最近欧洲内部在对华态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从德国开始的,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行程备受关注,因为这是疫情以来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而且他来之前就已经反复表态,坚持全球化反对和中国脱钩,反对阵营对抗,而这次来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进一步加强中德经贸合作。

而他来这一趟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面临内部压力,毕竟德国绿党一直站在反华前锋,还需要面临来自欧盟和美国的压力。而且朔尔茨反对和中国经济脱钩,这也不符合当前欧洲所谓的“政治正确”。

而朔尔茨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转折点估计就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大家都知道幕后黑手是谁,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德国工业需要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这是直接往德国经济命脉上砍。

德国企业需要俄罗斯廉价能源,同时也需要中国广大的市场和完整供应链。现在已经得罪了一个,难道还要得罪另一个?如果德国这次再听从美国怂恿和中国经济脱钩,那可真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的。所以说,朔尔茨还算清醒了过来。

其实这次朔尔茨访华,本来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打算跟着一起来,但是被朔尔茨拒绝了。在看到德国拿到了头筹,最近法国外交部对外宣布,马克龙将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访华。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盟领头羊,一定程度代表欧盟整体意愿,而在最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释放出类似信号。在参加七国集团会议时博雷利表态,西方需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许多国家都和中国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所以不应该把中国和俄罗斯放在同一水平线。

事实上,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欧盟很多成员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也决定着,很难有一个大国完全和中国经济脱钩。欧盟现在开始放缓“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论调,其实是它们已经尝试过了,咬不动牙崩了才说不咬了。

之前在美国和欧洲多国政府的干预下,强行挤掉了很多中企的项目,比如排除中企的英国核电项目现在后悔了,还有中企收购德国汉堡港部分股权这件事之前也被德国政府取消了,现在又同意了,因为他们知道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这些案例都说明,欧盟嘴上一直叫嚣和中国经济脱钩,但现实却发现很难做到。

而美国逼欧盟卷入与中国的冲突,就是想要同时削弱世界两大力量中心,到时候全球生产链和资金将会流向没有冲突的第三方,也就是美国,二战前后美国就是这样做的。美国这是想两头削弱,但从欧盟最近风向,以及中国异乎寻常的战略定力来看,美国两头下注注定会是失败的。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