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泽连斯基施展旋风外交,与英法德三国领导人会晤、“拉赞助”之际,2月8日,巴赫穆特传来爆炸性消息——乌军第68旅、第126旅已经大规模向俄军投降。
众所周知,在索列达尔被俄军控制之后,巴赫穆特的战斗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谁能拿下这里,谁就可以在接下来的顿巴斯战斗中占据先机。
目前对于这个消息,乌克兰方面还没有做出回应。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就表明巴赫穆特的战况突变,乌军显然已没有希望起死回生了。
这个消息怎么看,谈3点看法。
第一,乌军2个旅投降,极可能形成“蝴蝶效应”。
当下,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陷入“凡尔登绞肉机”式的疯狂对阵,一点点微小的战况变化,都能带动整个战局巨大的连锁反应。
就在前两天,乌军精锐部队——王牌第61旅在巴赫穆特被歼灭。加上投降的2个旅,乌军至少在巴赫穆特损失了3个整建制旅。
据悉,第68旅、第126旅并非乌军精锐部队,而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在位于后方的乌克兰西部地区新组建的旅,人员组成大多是新招募的新兵和有经验的退役老兵。
尽管如此,这2个旅的大规模投降还是会给战事带来很大影响。这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被俄军围困的乌军很可能会效仿。
虽然有乌克兰特种部队(SOF)和第三突击旅亚速营的督战,但是既很难阻挡乌军投降的步伐,也无法阻挡俄罗斯瓦格纳突击队的进攻。
另外,此前乌军虽然损失很大,但是不少部队建制还在,也有不少骨干力量,只要征集动员和补充新人,就能很快恢复战斗力。但此次乌军大规模成建制投降就非同寻常了,如果想要重建只能从头开始。如此一来,需要的时间就会较长,乌军的战力恢复就会越来越难了。
更何况,乌克兰现在面临征兵难的问题。哪怕是进行了5轮军事动员,依然没有多少乌克兰人愿意参加乌军。他们宁愿当难民,离开乌克兰,也不愿意当泽连斯基与西方国家的炮灰。
最新战况也显示,俄军和瓦格纳集团已经攻入巴赫穆特市区,并成功占领了工业区,乌军的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但却无法“缝补”。因为索列达尔被俄军占领,乌军已无法通过该地运送补给。
还有消息称,俄军此前已经攻占巴赫穆特北部号称“坚不可摧的红山堡垒”,该地是巴赫穆特北部的高地,对于攻占巴赫穆特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乌军负责守卫这里的是2个王牌旅——第55山地旅和第60机械旅。此前,泽连斯基送给美国的有乌军士兵签名的乌克兰旗,就是出自这两个旅。
然而,这个“坚不可摧的红山堡垒”已经在俄军和瓦格纳突击队的大规模进攻下易手了。
第二,巴赫穆特几乎已为“孤城”,巴赫穆特战役到了最后阶段。
最新消息显示,俄军已经对巴赫穆特形成三面合围,乌军再不跑就没有机会了。
对于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来说,放弃坚守巴赫穆特是一个非常艰难选择。
从军事意义来看,失去巴赫穆特后,很可能被俄军彻底打出顿巴斯地区。因为,作为顿巴斯地区重要的交通要地,谁能拿下巴赫穆特,谁就能保证自己的补给线稳定,而对方的补给线则会被切断。
中国古代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打仗就是打后勤,这条铁律不管是在二战、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始终都存在。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巴赫穆特战场上的乌军亦是如此,被合围后,补给线断了,没有饭吃,作战意志再坚强的部队也有扛不住的时候,那真是一顿饭难倒英雄汉,饿肚子没有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巴赫穆特地区乌军弹尽粮绝是迟早的事,而想要扭转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派更多的援军,从俄军手中夺回补给线。
然而,目前战场情况看,一方面,乌军没有这个打算,因为乌军可以用于增援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而且,除了巴赫穆特外,乌军还有其他需要增援的地方。
央视新闻客户端2月9日报道,根据俄罗斯国防部8日公布的战况信息,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赫尔松等方向,继续打击乌军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库和燃料库等目标。
在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拦截多枚美制“海玛斯”多管火箭炮发射的炮弹,击落10架乌军无人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8日发布战报称,在过去24小时内,乌军击退了俄军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22个定居点附近的进攻。
乌空军对俄军人员和军事装备集中区实施了12次打击,并对俄军防空导弹系统阵地进行了2次打击。击落俄军1架苏-25战机、1架米-24直升机和2架无人机。
如此看来,乌克兰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赫尔松等方向,也同样面临着俄罗斯的强大攻势。
俄军“全线出击、多点开花”的战术,让乌克兰疲于应付、难以招架,无法抽调更多的力量援助巴赫穆特地区。
而对乌军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尽快撤离巴赫穆特地区,及时止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乌军即使打算撤退,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俄军和瓦格纳突击队从三面包围巴赫穆特,乌军剩下西部撤离通道。
然而,俄军正在对西部乌军阵地发动猛烈攻击,使用远程火炮封锁了乌军撤退的道路。
即便部分小道没有被炮火覆盖,乌军也难以携带重武器撤离。
更令乌军感到无力的是,巴赫穆特西部郊区布设了大量地雷,乌军在撤离的过程中,要么会被地雷炸死炸伤,要么会被俄军密集炮火覆盖。
显而易见,巴赫穆特地区3万被围乌军,已经进退两难了。
另一方面,乌军也不敢有这个打算。毕竟,这正好中了俄军的下怀。俄军的战法就是围点打援,逐渐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
俄军正在开始为巴赫穆特地区收网行动做准备,各个增援部队接连上场。因为,从军事意义上讲,对俄罗斯来说,拿下巴赫穆特至关重要。
从政治意义来看,目前正是美西方和乌克兰与俄罗斯两个对立集团最后较量的时刻,谁先放弃巴赫穆特,谁就先输了一局。
现在泽连斯基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美西方身上,因为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已经被俄罗斯摧毁。所以,美西方出手相助,成为泽连斯基最后的稻草。
这两天,泽连斯基动作频频,与德国防长会晤;出访英国,与英国首相苏纳克会晤;到访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三方会议。
当地时间2月8日,苏纳克和泽连斯基签署《联合声明》。在声明中,英国确认自俄乌冲突以来,已向乌方提供包括武器、人道主义物资在内的超过40亿英镑援助。同时表示,英方将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
就在泽连斯基访问伦敦当天,英国政府还宣布了新一轮针对俄罗斯亲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制裁,涉及金融、信息科技、旅游等多个产业。
俄罗斯迅速做出回应,警告英国不要向乌提供战斗机。
路透社2月8日援引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8日警告伦敦不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称此种举动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严重的军事和政治影响。
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发布声明称,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战斗机将导致“流血、下一轮升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军事和政治影响”,这将令伦敦良心不安。
在2月8日晚法德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需要飞机和重型武器援助。朔尔茨向泽连斯基作出保证,称将向乌继续提供支持,并明确表示“乌克兰属于欧洲大家庭”。
路透社布鲁塞尔2月9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抵达布鲁塞尔,目的是敦促欧盟领导人提供更多武器以对抗俄罗斯,并争取尽快启动入盟谈判。
尽管一些欧盟成员国热衷于通过入盟谈判,提振乌克兰的士气,但其他国家则谨慎得多。
在这个时候,美国也很着急。当地时间2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五角大楼举行会晤,双方讨论了将继续向乌克兰补充装备和弹药的事宜,以及深化国防投资的必要性。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月9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8日同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举行联合记者会。
布林肯在回答关于向基辅移交战机的问题时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将在每个阶段都与乌克兰密切合作,并同其他伙伴及盟友展开工作,以便乌克兰拥有高效防御所需的一切,并继续收复被俄军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我们提供的援助也随冲突进程的变化而改变。”
就在美西方抱成团援助乌克兰的时候,倘若乌军从巴赫穆特地区撤离,势必打击西方国家的信心,部分西方国家可能不会再积极地援乌。
同时,如果从巴赫穆特撤离,势必会影响到乌军士气。
因此,泽连斯基可不敢松懈,而是需要通过一场胜利来向美西方宣誓:乌克兰可以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快点给军援吧,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第三,美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恐怕是杯水车薪,而且难以尽快到位,难以改变巴赫穆特战局。
德新社2月7日报道称,德国新任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当天在首次访问基辅时宣布,乌克兰将从几个欧洲国家接收100多辆“豹1A5”主战坦克,以及零部件、弹药并获得操作、后勤支援培训。
皮斯托里乌斯表示,“豹1A5”的交付将分阶段进行:今年夏季前将交付20至25辆坦克,年底前交付至80 辆,2024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前后将交付至超100辆。
前两天,丹麦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称,丹麦计划购买20辆退役“豹1A5”主战坦克。这些豹1A5坦克可以修复并恢复使用,然后送往乌克兰。
“豹1A5”主战坦克,是“豹1”坦克的改进升级版。
“豹1”坦克是德国在二战后自主研制的首款主战坦克。首辆“豹1”坦克于1965年交付联邦德国陆军。现阶段,德军不再使用“豹1”坦克。
一些军事分析师指出,“豹1 A5”型坦克火力和机动性较强,但装甲防护弱,战场生存能力逊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主要装备的T-72型坦克。
而德军装备的“豹2A6”式坦克各方面性能更强,但德国现阶段只承诺援助14辆。尽管德国承诺这14辆“豹2 A6”型坦克,将在3月底前交付,但能不能如期交付给乌克兰还是未知数。
目前来看,就这么点从各国拼凑来的老坦克,交付周期这么长,无法改变巴赫穆特地区被围乌军的命运,难以改变巴赫穆特的战局。
俄乌决战在即,美西方援助还如此不紧不慢,美国更是直接拒绝了提供F16的要求。
看来,美西方有可能的选择是彻底放弃乌克兰,目前最关键的是泽连斯基的态度,以及争取前方局部战事胜利,收回更多的丢失领土,增加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今日俄罗斯”(RT)当地时间2月7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当天表示,美国及其盟友正积极试图尽可能长时间地延长俄乌冲突。
绍伊古说,为了确保冲突继续,西方已经开始向乌克兰运送重型武器,同时公开敦促基辅方面夺取俄罗斯的领土。他警告说,这样的举动,“本质上是把北约国家拖入冲突中,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冲突)升级。”
对于美西方的援乌举动,俄罗斯展开强烈反制。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8日发表声明称,俄方采取报复措施,永久禁止77名参与向基辅政权供应武器的美国人入境。
目前,俄对美公民永久禁止入境名单上共计1344人,其中包括美国总统乔·拜登及其全家、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等。
总而言之,随着克列谢耶夫卡、布达戈达特诺耶、索列达尔、捷尔任斯克、苏勒达尔等城镇,相继被乌军“移交”给俄军,巴赫穆特几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
再加上包括美国“莫扎特”武装组织、波兰“华沙团”武装组织,以及人数最多的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团”武装组织都已经作鸟兽散,纷纷宣布撤离巴赫穆特地区。
就在这个时候,战场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俄媒报道,部署于巴赫穆特河西岸的乌军炮兵,对俄军进行了炮击,大批俄军士兵倒地抽搐呕吐。俄前线战地记者称,瓦格纳指挥官认为,疑似遭到乌军的化武攻击。
如此看来,乌军连化武都用上了,真是被逼到作困兽之斗,退无可退、垂死挣扎。
如果乌军确实接收了西方化学武器并在战场使用它,势必会遭到俄罗斯的猛烈报复。但现在,瓦格纳指挥官只是做出了初步判断,没有相关的证据支撑起他的观点。
不论乌军是否使用化学武器,都已经无法扭转巴赫穆特的战局。
就在近期,普京公开宣称,现在俄罗斯国防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俄罗斯边境的稳定,同时也要保证克里米亚等地区居民的安全。因为只有这样,俄军才敢放开手脚去干。
不难看出,持续了数月之久的巴赫穆特战役,即将进入尾声,乌军已经大势已去,胜利的天秤正在向俄罗斯和普京倾斜。
最新消息,当地时间8日,应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要求,安理会当天举行了关于乌克兰武器扩散等问题会议。中方代表呼吁相关国家停止扩大制裁,停止提供武器,通过对话谈判化解危机。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表示,大量武器弹药源源不断涌入冲突地区,将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催生更多流离失所群体,让无辜民众承受更大的人道代价。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国家不断向战场投放武器,不断扩大武器使用品种和范围,打起代理人战争。这将进一步刺激紧张局势,放大引发战略误判的风险,导致战火进一步升级蔓延,使停火止战的希望更加渺茫。这不能不让人对于冲突长期化、扩大化的前景感到担忧。
期待国际社会凝聚起劝和促谈的合力,鼓励当事方早日重返谈判,通过政治途径化解危机!
期待俄乌冲突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