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强国和工业强国的日本,在军事技术的发展上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矛盾。
日本的确在开发成品武器时往往会遭遇各种失败,但在分子系统上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往往又能领先于世界。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日本在先进武备的开发上总是缺乏经验和正确的路线,但民间公司的强大基础却可以提供非常先进的分子系统。
作为传统海洋型国家的日本在舰艇开发方面一直维持着强大的实力,潜艇方面亦是如此。
10月14日日本神户造船厂下水了一艘全新的潜艇,这艘命名为“大鲸”号的潜艇编号SS-513,配备了很多日本企业新研发的技术,包括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
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技术要优越得多。具体地说,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更长,重量也比铅酸电池轻得多。
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还可以实现与铅酸电池几乎相同的容量,并且充电时间更短,维护更容易。
美国纽波特海军战争大学的安德鲁·埃里克森教授说,许多主要大国正在投资为其潜艇开发锂离子电池。但只有日本最先在锂离子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美国由于实现了全核水下舰队,对于新电池技术的开发不太关心。但传统上依赖于柴电潜艇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瑞典等都希望在这项技术上取得突破。
这位教授说,目前,中国海军计划将锂离子电池整合到“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潜艇”中。但是,由于数十年来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需要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这项技术。
锂离子电池技术起源于日本,在日本电子产品大爆发的年代,索尼公司于1992年成功开发出锂离子电池。
索尼公司逐渐将其运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之中。但全球新一轮的电池发展大战并非来自电子产品,而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急于摆脱石油依赖的国家开始投资大量的资金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电池的开发是重中之重。
目前新能源电池的生产几乎被东亚三国所垄断,即日本,中国,韩国。
排在前列的包括韩国LG化学,三星SDI,日本松下,中国宁德时代等等。电池技术的开发非常依赖民间技术,因此这三国也是未来最可能推广锂离子电池在军事领域运用的国家。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推广,会在各个军种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根据日方媒体的消息,锂离子电池的蓄电能力至少是铅酸电池的两倍。这意味着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更长的时间。
加上日本的新一级苍龙级潜艇都采用了AIP动力,即瑞典的斯特林发动机。
估计最新的这艘“大鲸”号潜艇可以在水下逗留一个多月。这在实战中无疑大大减少了潜艇暴露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潜艇的威胁性。
中国也在力求突破这一技术,但需要知道该技术只是中国新一代常规潜艇的一个部分,中国新一代常规潜艇要规划的地方很多,如何针对中国的海洋情况开发新一代适合中国的常规潜艇,还需要做很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