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中国海军冲击,美海军再发布造舰计划,总数将超过500艘。据环球网援引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消息,美国海军正式推出了“2045规划”造舰计划。
美海军现任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迪明确指出,在本世纪40年代以后,美海军将拥有373艘有人战舰,150艘无人大型作战舰艇及3000余架战机,届时,美海军将一改常态,以有人战舰与无人舰艇混合而成的超级舰队展现在世人面前。
谈及“2045规划”的落地,自然离不开中国海军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所致,值得一提的是,诸如此类扩军备战计划,美海军已在此前提出或发布过多个版本,如今旧事重提,未来能否如美海军高层所愿,目前仍有待商榷!
构筑起强大的海防力量,历来是我国军备建设发展的重点事项,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碍于多重因素,如军工技术较为落后、工业水准亟待提升、相关预算投入有限、敌对势力遏制打压等所致。导致中国海军不论是在顶层战略设计,还是在具体战术执行上,都逐渐向近海防御靠拢。但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提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第2个十年后,中国海军的建设步伐及发展成果,足以用“跨越式”与“井喷期”来形容。
在大型水面作战舰艇领域内,素有“中华神盾”之称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相继列装服役;紧随其后便是以“万吨大驱”而闻名的055型导弹驱逐舰,以全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惊喜却远不止于此,如在055型万吨驱逐舰服役后不久,国产首艘航母“山东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2022年7月中旬,采用CATOBAR构型设计的国产第二艘航母“福建舰”的下水,更是将这一发展趋势推向高 潮。除此之外,在2021年~2022年间,先后入役的两艘我军某型两栖攻击舰,也为中国海军补齐了两栖作战舰艇领域存在的最后短板。
得益于主战装备的更新迭代,中国海军借此可跳出近海防御这座藩篱,从而逐渐向远海防卫发展,这一趋势自然也引起了外界的密切关注。
在2018年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就明确指出,在2014~2018年间,中国海军舰艇建造总吨位接近整个英国海军的体量,已超过法国海军的规模。
2021年3月初,美媒CNN网站则援引美海军、陆战队及国民警卫队联合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0年底,中国海军拥有360艘各型作战舰艇,总吨位约为230万吨,至于美海军作战舰艇总数,彼时则保持在290艘区间内,总吨位约为350万吨。
此外,CNN在报道中进一步指出,依据美海军情报局(ONI)在2015年做出的推断来看,按照这种发展势头,中国海军作战舰艇总数,极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400艘,届时,将对美海军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早在奥巴马内阁末期,即2016年12月,美海军在年度《力量结构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在2034年之前,美海军为进一步优化作战体系、增强打击能力、从而为保持现有绝对优势而出发,应将舰艇总数从目前的290余艘提升至355艘左右,这便是名噪一时的“355艘造舰计划”。
按照该计划,美海军应在未来15年内采购30艘导弹驱逐舰,分别为22艘最为先进的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及8艘较为先进的Flight llA型,此外,美海军应当采购15艘濒海战斗舰(LCS)、18艘FFG(X)新型护卫舰(即后来确定的“星座”级)及多达32艘攻击型核潜艇等。尽管美海军雄心勃勃,志在必得,但当该计划提出之后,便因受到多重因素掣肘,最终无疾而终。
首先是海军内部分歧,如时任美海军代理部长托马斯.莫德利认为,美海军未来发展重点应集中在海上作战领域,如何扩大舰队整体规模成为关键。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官戴维.伯杰则指出,海军全新造舰计划应与海军陆战队未来发展相契合,换句话说,美海军也应当照顾一下陆战队,为此戴维.伯杰便责成有关人员,根据海军与陆战队发布的《合成力量结构评估报告》推出一份全新计划。有趣的是,时任美国防长埃斯珀对这两份递交上来的造舰计划并不感兴趣,进而将其束之高阁。
其次是经费支出,美国会预算办公室曾发文称,若想完成“355艘造舰计划”,美海军应在未来30年来筹集约2000亿美元才能实现,并且该办公室指出,这只是一切趋于合理状态下,并不包括各种突发状况。
紧接着,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在2020年发布的《美国未来5年防务项目机密备忘录》中指出称,应将有限经费预算集中在优先事项(如下一代导弹驱逐舰、高超音速武器等)上,为此,美海军未来将削减8%的造舰经费,进而对美海军舰队总体规模进行“适当削减”。
再者是造船能力不足,在过去10年间,美海军年均采购8.3艘舰艇,为达成“355艘造舰计划”,美海军年均采购舰艇数量将提高到12艘~15艘左右,可问题就出现在造船业。据当时美国会预算办公室在《美海军“355艘军舰计划”评估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10年来,美国7个大型船坞需要增加40%的劳动力,如此才能满足美海军的扩军愿景,但这一严峻局面并非能在短期内可以得到缓解,因此对于彼时的美海军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2021年6月间,美海军“355艘造舰计划”宣告正式泡汤,转而推出以“通过调整舰队结构,满足“海上分布式作战”理念”为主的新版计划所替代。时任美防长奥斯汀为此指出称,尽管“355艘造舰计划”很好,但合理的舰队结构要比庞大的整体规模更为关键。
不过颇具黑色幽默的是,该新版计划正是如今美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迪口中的“2045规划”,尽管打着“调整舰队结构”的幌子,但本质上仍属于是扩大整体规模的老路子。此外,“355艘造舰计划”之所以不受前任防长埃斯珀所肯定,源于他也是“2045规划”的忠实拥趸,不过当时还尚未出现“2045规划”而已。
与“355艘造舰计划”一样,“2045规划”的落地实施同样也遭遇着多重阻力,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造船业的持续衰落。除将提高作战舰艇的生产成本与维护费用外,还将使得上述作战舰艇的交付日期大幅滞后,对此,迈克尔.吉尔迪尽管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再者便是如何说服国会,使其审核通过高昂的造舰经费,如果跨越不了这座大山,美海军所谓的“2045规划”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此外,迈克尔.吉尔迪还呼吁淘汰性能老旧的作战平台,如濒海战斗舰及“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一提议被视为是美国国会的禁脔,由此可见,美海军注定要与国会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拉锯战。最后便是人员素质的整体下降,如在2017年以来,美海军业已发生3起重大伤亡事故,如“麦凯恩”号及“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的撞船事故,事后查明得知均系人为因素所致。
照此来看,美海军最新提出的“2045规划”,本质上属于换汤不换药,通过所谓的“调整舰队结构”与扩大无人作战舰艇建造总量,以此实现对冲中国在海上作战领域全面崛起所带来的相关威胁。
问题的关键在于,若不缓解当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意味着美海军“2045规划”的命运,无非是此前“355艘造舰计划”的翻版,至于大洋彼岸中国海军的相关发展,则是另一番景象。因此这一点上,还需美海军高层细细思量,谨慎决策,否则,再多的项目与计划到头来,无外乎都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