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不利,后方有人诋毁俄军,普京再发新命令

俄军决定撤出赫尔松,却在国内遭到诋毁。普京发布新命令,俄奸或将直接被开除国籍。

赫尔松大战并未像预期的那样打响,俄军在短期增兵后又迅速撤走了位于赫尔松西岸的俄军。据俄国防部消息,近日俄军已经从赫尔松西岸全部撤离,并且撤离的途中并未遭遇任何损失。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撤出赫尔松西岸无疑是一个理智且正确的决定。一方面,西岸俄军的后勤补给几乎全靠浮桥轮渡,运输效率低,且容易遭到乌军的袭击。另一方面,乌军有可能会炸毁赫尔松上游的水库,淹没俄军的阵地。存人失地,最终才能人地皆存,所以撤军在军事上是一个正确选择。但是在政治上,俄军撤出赫尔松的做法在西方媒体看来是失败的标志,毕竟赫尔松地区已经被俄罗斯法律确认为新领土。所以俄军宣布后撤时,西方媒体都向俄罗斯投来嘲讽的声音。

对于普京来说,决定撤军需要巨大的政治决心,也必然会背负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撤军的做法,一定会在国内引起不小的争议。近期,俄罗斯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诋毁俄军撤军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亲西方的俄罗斯人,也就是网友们俗称的俄奸。他们当中有的是本身政治立场偏向西方,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冲突爆发后,又开始各种唱衰俄军。也有的是收钱办事的卖国贼,被西方收买后,在俄罗斯境内充当西方对俄舆论战的先锋。尤其是今年7月份,俄罗斯颁布法令简化了乌克兰公民入籍俄罗斯的程序,大量乌克兰人获得了俄罗斯国籍,其中大部分是亲俄罗斯的乌克兰人,但势必也有不少是为了混入俄罗斯境内以便更好从事反俄行动的间谍。

这个群体在俄军前线失利后,都会跳出来指责克林姆林宫的做法,并诋毁俄军,在俄罗斯国内散播恐慌。如果任由这部分势力诋毁俄军,不仅会扰乱俄罗斯国内的正常秩序,而且还会打击前线士兵的士气,增加俄军的压力。

第二个群体是俄罗斯国内的极右翼势力,也就是媒体们所说的“皇俄派”。这部分势力一直主张对乌克兰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包括动用核武器等等。每次俄军后撤,这部分势力都会在国内发牢骚,这次俄军撤出赫尔松也不例外。例如之前被称为“普京大脑”的俄学者杜金近日就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声称,俄军撤军的决定就是“投降”,甚至还将矛头对准了普京。

如果任由“皇俄派”发表激进言论,只会进一步煽动俄罗斯国内的民粹情绪,届时普京就不得不面临国内更大的政治压力,在俄乌问题上做抉择时也将失去灵活性。这对于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此前普京一直有意在压制“皇俄派”的激进言论。

面对国内对俄军此起彼伏的诋毁声,普京发布了新命令,决定修改《国籍法》,明确规定,如果诋毁俄罗斯军队,将会被剥夺俄罗斯公民的身份。普京的新命令一经实施,俄罗斯国内的俄奸若再敢制造负面情绪,诋毁俄军,必然会遭到惩治,甚至被开除国籍,相信俄奸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瑟瑟发抖。同时,普京这一决定也可以让俄罗斯国内的“皇俄派”们消停,不再给普京制造更多的麻烦。

不可否认的是,俄军从赫尔松撤离的举动确实在政治上有所“丢分”,但普京作为决策者,必须统筹俄乌全局,而不是只盯着赫尔松的成败,更不可能为了政治上赢得短暂的胜利,而牺牲大量俄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存人失地无疑是上策。赫尔松西岸虽然丢了,但俄军还可以沿着第聂伯河建立更加牢固的防线,只要东岸能够守住,俄军既可以保证克里米亚地区的安危,而且未来还可以再找机会收回西岸地区。

普京非常清楚,他所面对的敌人并不是乌克兰,而是背后的美国,所以俄乌冲突其实是美俄之间的对决。眼下美国刚刚结束中期大选,如果最终共和党能够控制众议院,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就会大大削弱,俄军前线的压力将会骤减。届时俄军再与乌军打大规模决战,不仅胜算更大,而且损失更少。所以从长期的战略角度来看,普京的决策无疑是理智且正确的。

俄罗斯新征召的兵力还未完全补充到前线,俄军也已经很久没有对乌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所以称俄军将节节败退为时尚早。现在拖不起的是欧洲以及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所以俄军现在最核心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保存实力,待一切条件成熟后,再伺机而动。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