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都在警告中国,欧盟要与中美同时合作,美国想让台湾沦为战场

大量问题被搬上台面,法德都在警告中国

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台海地区和俄乌冲突的多边博弈,可以说是愈发的激烈,从蔡英文窜访美国,再到现如今美军追加的顾问团,似乎释放了对抗的坚定决心。至于苟延残喘的泽连斯基政府,也因为先进军援的相继到位缓了一口气,不断放话即将发起“全面反击“。然而,同一时刻,又有局外人连续发声“点炮”中国。

根据《日经亚洲》在的报道称,在3月18日,日本政府和德国政府将举行首次首脑级别的磋商,双方旨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合作框架。在出发前夕,德国总理朔尔茨接受了日经的采访。

在台湾问题上,朔尔茨自称德国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一样,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是随后发出警告,表示不支持北京以武力改变“现状”。

同时,朔尔茨强调了中德合作的重要性,明确表明不会和中国“脱钩”,但会重新审视对华合作,在高新技术转让上施加更多的限制。

除了德国之外,法国外交部在最近的一次表态当中,也提到了中国。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3月15日的报道称,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声称,法国目前没有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证据,但巴黎警告北京不要采取这种行动。

通篇看这两则新闻,我们很容易能发现一个共同点,在西方国家的叙事语境当中,中国仿佛成为了现有秩序的“破坏者”、“潜在搅局者”,然后被他们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批判一番,这种“缺席审判”的戏码,他们可以是轻车熟路。

但从事实上来说,无论在哪个事件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挑不出毛病的。比如在台海危机当中,先是有美国的政客进行政治冒险,而后才会有解放军的实弹军演。现如今的两岸关系,也是由于美国率先破坏现状,扬言要派众议长麦卡锡去窜访台湾,拨款100亿美元的“特别经费,向台湾地区提供大量的致命性武器。

现在德国却直接忽视美国的挑衅,反而来指责被动回应的中国,还扛着一杆“地区稳定”的大旗,忠心程度可以说和日本不相上下。

而在俄乌冲突当中也是一样,中国一直致力于以和促谈,向战争双方从未提供过一颗子弹,现在法国人拿不到证据,就空口无凭的“抢先警告”,未免也太操之过急了。而且中俄关系固然良好,但中国从未偏袒过冲突的任何一方,真要硬讲,中方在战争初期还向乌克兰提供过一批人道主义援助。

要是再退一万步说,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了,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俄军早就打穿基辅结束“特别军事行动”了,而不是在狭小的巴赫穆特和乌军硬耗。

毫不客气地讲,法国和德国的这两个警告,从表面上看是让中国不要去做什么事,但背后恐怕是想向美国传达明确信息,表明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和美国站在一起

脚踏两条船?欧盟需要和中美同时合作

当然我们经常讲,国际关系是复杂的,有竞争自然也有合作。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所披露的消息称,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在欧洲议会的全体大会上发表演说,强调欧洲的对外政策,既要强调和美国合作,又要兼顾与中国合作。

他表示,欧洲未来的竞争力,要先看中美这样的“大国参与者”,美国和欧洲拥有类似的价值观,类似的经济模式,而和中国打交道,要遵循三个基本要素,那就是保护民主、人权以及价值观,在减轻经济依赖的前提下,在全球卫生管理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上全面合作。

而值得注意的,此番表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对华强硬姿态完全相反。

要知道,在她本人在3月10日同拜登发表的联合声明当中,着重提及了美欧要共同防御来自对手的技术“挑战”,虽然没点名,但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他们其实说的就是中国。

一方要求纵横捭阖,两强之间寻求合作,另一方面要求态度一边倒,站在美国一条道走到黑。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欧洲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分裂当中。

其实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欧洲人对于现状的纠结,现如今中美竞争的苗头已经显现,到底是和往常一样两边捞好处,让利益最大化,还是下定决心和中国打一场硬碰硬的“新冷战”。

在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我们很多观众喜欢把欧洲和美国连在一块去谈,形成了广义上的“西方”概念,认为欧洲就是美国的傀儡,这其实是一种谬误,欧盟本身固然是一政治实体,但内部依旧存在较大分歧,不能一并而论,我们和英国关系不好,不代表我们和意大利、希腊关系也不好。

欧盟内部存在分歧,求合作才是唯一解

欧盟内部的“鹰派”代表就是之前说过的这个冯德莱恩,医生出身的她此前曾担任过德国的国防部长,然后爆出过学历造假丑闻。之前德国空军妥善率跌破谷底的丑闻,也是在她的任期内发生的,战斗机仅有35%能够执行战斗执勤。

更加强调合作的代表人物则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利,去年来中国的时候,他带了一堆的欧洲企业家,像什么大众、宝马的老总都来了,摆明了就是谈生意。

实际上,我们回过头去看,在过去几十年里,欧盟的发展可以说是坎坷的,在苏联解体时,美国吃掉了红利,随后爆发了南斯拉夫的内战危机,给尚在襁褓的欧元迎头痛击,直接失去了和美元同台竞技的资格。而后,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时候,又不得不面临和美国企业正面竞争,而稍微占上风,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随后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全面崛起,以及特朗普的不分敌我的贸易战。再接下来,就是引发整个欧洲PTSD的俄乌冲突了。

坦白说,如果欧洲还具备冷战时期的智慧,都不会作出和美国同流合污反华的决定。联美抗俄固然符合政治正确,但也要讲究政治独立自主性。这不是因为欧洲在华拥有巨大利益,而是因为中美欧三角关系,具有互相牵制的稳定性。而一旦演变成二元对抗,结果100%就是新冷战,再加上一个对外姿态不稳定的俄罗斯,世界将陷入黑暗。

现如今的全球化体系固然是一种剥削体系,但它在地缘领域又具备特殊的平衡能力,这不是说在肯定美国霸权,而是在于美国的平衡式外交政策本身就具有“压舱石”的属性。一旦这块世界“压舱石”变重了,局势全面失衡了,那是要连人带船一起沉入海底的。

两岸怎么统一不在乎,美国只想让台湾沦为战场

这种不稳定因素,在现如今的台海问题上也有重要体现。关注两岸问题的观众都知道,在近一段时间,美国在炒作台湾问题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

先是做了一堆所谓的“台湾有事”兵推,从“打不打”直接上升到了“怎么打”的高度。

同时,各大美国主流媒体发力,将台海局势和所谓的“地区稳定”挂钩,要求中国不要“改变现状”。

再后来,他们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统一”这件事的本身,彻底撕下面具,扬言“和统”、“武统”,美国都失败。有智库甚至扬言,台湾一旦回归,中国的影响力在印太地区将全面超越美国

对此,有香港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其实不在乎台湾怎么样,而是在乎如何把台湾变成一个战场

在过去几十年内 美国对于遏制大国的手段一直是鲜明的,而且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在于能不能抓到机会。

冷战时期,美国抓到了苏联侵略阿富汗,向塔利班提供大量武器,直接把苏联的实力从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一举打下“神台”。而在苏联解体后,针对俄罗斯爆发的两次车臣战争,也是在于撕开一个能够持续流血的创口。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的美国“同盟”印度,实际上也是被搞过这么一手,比如说克什米尔的间歇性冲突、1999年卡吉尔战役,都是典型案例。

对于中国,美国在千禧年阶段也不断试探,南海撞机事件、黄海对峙事件,都是极限施压的体现。而在进入到2010年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发力,二十年投入显现成果的时候,中美博弈背景下又爆发了钓鱼岛危机、黄岩岛危机,以及后来的南海危机,这又是几次试探,但随后因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改善,全面重启经济合作,让南海地区陷入平静,失去挑动战争的意义。

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成为美国唯一的切入点。这一点我们从美国新设立在菲律宾的基地也能看出,虽然位于南海,但巴拉望地区北部,直面的是台海地区。

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糟糕表现,给了美国和台岛内分裂势力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有北约撑腰,以小博大并非妄想”。所以这几年台军扩军备战非常积极,效仿乌克兰的战争经验,组建大量的动员旅在战时填线,和解放军在街头巷尾打以命换命的消耗战。包括美国的智库报告也强调,台湾的重点在于能否挡住前期的“无支援攻击”。

但从事实角度上来讲,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台湾的地理属性就已经决定结局,他不能和乌克兰相提并论,四面环海的死地,加上还有一条巨大的中央山脉,甭提跨区域机动了,光是和平时期的战备部署都成问题。至于说缩在市区当乌龟,解放军拥有大量的无人机,发现即打击,这又是俄军不具备的信息化能力。

从两岸恢复往来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和平统一的重要性,劝告台湾当局要识大体,但换来的却又是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在关乎稳定的“九二共识”上打马虎眼,大搞特搞所谓的“转型正义”。而当我们开始演习震慑的时候,台当局又搬出“和平稳定”的大旗,和日美等势力勾结“叫屈”。这才是现如今两岸关系的本质问题。

而从美国的军援力度上,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美国想把台湾岛打造成一只“豪猪”,在中国吞下去之前能崩掉几颗牙,为此不惜出售M136“火山”这样的敏感系统。台当局看到的是“阻挡”登陆攻击的利器,但实际上,无论结局怎么样,战后的地雷处理,是要搭进去一条又一条人命。

除此之外,美国还向台当局供应了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和台军现役的“云峰”系统一起构成对大陆的“反击能力”,在战时直接攻击福建的沿海地区。这也能从侧面证明我说的点,美国人从来都不在乎你以什么方式来“拒统”,重点而在于如何能对中国造成多大的麻烦,这是台湾作为一个“弃子”,所能压榨出来的最后价值。

坦白来讲,两岸分隔几十年,台湾岛固然遭受到了日本殖民地时期的影响,但血脉之间的联系不能说是假的,台湾人民应该意识到,现如今的蔡英文当局,远远不是表面上看的“保卫者”,而是给台湾带来祸患的搅局者、破坏者,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美制武器,到最后射向的,是自己的同胞。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