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账都是怎么算的?

有关俄乌冲突,下面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华盛顿要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地球人都知道,乌克兰之所以能扛这么久,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俄熊始终无法完成对乌的全面封锁。这导致,西方总能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地给乌克兰续命。

卢甘斯克民兵指挥官安德烈·马罗奇面对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提问说,我们不是在和乌克兰作战而是在跟北约作战

那么,问题就来了,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是无偿的吗?海玛斯、毒刺、标枪们,爱国者3、以及各色步兵战车和海量的炮弹,还有夜视仪,平板这些小玩意….都是白给的吗?

全球第一大武器出口国把军火生意做成了慈善,这可能吗?

毕竟,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然而,乌克兰这边用的急,再按照和平时期的军购流程,估计还没等到手就凉了。

更何况,乌克兰这个曾经的苏联工业重镇、“东欧粮仓”,近些年GDP连续全欧洲倒数第一,欠了一屁股债,你让它拿早就捉襟见肘的外汇去买,它根本就做不到。

即便如此,乌克兰得到的美国外援,仍然不是白给的,也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军售,而是——“租借”。

这就是新闻里提及的那个《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

一提到租借法案,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那个二战时期的,由罗斯福总统主导的《租借法案》。

在那段岁月里,大量来自美国的物资通过伊朗、北极航线和太平洋三个方向,源源不断的运往苏联。其中,既包括能源和军备,也有食品、衣物、鞋靴等生活资料。

开美国坦克的苏联士兵

美国荷美尔公司专门给苏联生产的“斯帕姆午餐肉”,已经标上了俄文

此时的苏联几乎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根本无力支付这些来自西洋世界的军备和物资。

但正如前面说的那样,美国政府和它代言的企业资本们,可从来不是搞慈善的主。

于是,为了不耽误战情,美政府就鼓捣出了这么个《租借法》,大致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援助苏联、中国这些反法西斯国家的军备和物资,并非白给,而是以“租借”的形式,先行交付,但前提条件为,战争结束后,相关国家必须进行归还,而那些无法归还的,则需要支付这些武器、物品的成本和运输费用。

援苏的坦克在吊装过程中

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只不过是一种“先用后付”的操作。所谓的“借”的意义,几乎等同于“卖”——对于大多数军备和物资来说,基本都会在战场上消耗掉,最终依旧得参考返还成本支付。

巧妙之处则在于,上述的“租借”形式,既绕开了相关的军售限制,又简化了交易流程。但最终说白了,其本质,仍然还是军售。

仍保留在当今俄罗斯军事博物馆中的,喀秋莎火箭炮与美国斯图贝克US6卡车的组合

二战结束后,参照1942年美国国会修改后的《租借法案》,美苏双方很认真地成立了相关委员会,专门负责结算援助事宜。

战后的十年,苏联陆续还了5亿。但算着算着,两国对一些账目的理解产生了异议,开始了多轮“马拉松式”的谈判,一直谈到了1972年10月,才达成了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协议——在美国承诺向苏方提供“贸易最惠国待遇”和出口贷款的条件下,苏方分批次偿还美方7.22亿美元。

然而,这一协议在后来的落实中,被苏联执行的断断续续,一直拖到了俄罗斯联邦时代——国亡,债还在。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们

按照苏联解体后达成的相关协议,俄罗斯联邦将负责偿还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原来负责承担的苏联外债余额;作为补偿,其他原加盟共和国则从即日起,宣布放弃继承苏联国外资产应得份额。

这么一来,二战《租借法案》相关的旧债也由此落到俄罗斯的头上。直到2006年,才被普京政府彻底还完。

说了这么多陈谷子烂芝麻,咱们再看如今的《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这就很容易解释明白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所谓“援助”,可并非是为了积攒什么“民主福报”而白送过去的,同样是需要还的。

这个法案的出台,意在简化美方军事援助的程序,使得拜登政府可以绕过国会繁琐的表决审批流程,更快更便捷的向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

有关《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曾经评价过——“租借不是免费的,美国对乌租借的武器需要几代乌克兰人来偿还。”

这样的说法,似乎挺夸张。但你再回头看一下前面说过的苏联偿还美国二战“援助”的老黄历——1940年代借的一直折腾到2006年才还完。这时候,苏联都早就没了。

你细品品,这可不就是好几代人嘛。

而且,据一些媒体报道,有关乌克兰将来偿还美国的途径,除了常规支付手段外,可能还包括出租农用土地、让渡一部分经济和军事权益等等。

这些东西,可不是白给的

而有关乌克兰至今究竟欠了美国多少钱,一直众说纷纭。

截止到2023年1月中旬,按照德国媒体的报道,美在俄乌冲突的头11个月,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总计46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当年美军在阿富汗的年度平均军费支出——相比之下,美国在阿富汗十年的年均军事支出为434亿美元。

2月21日,俄联邦总统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表示,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总额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来“武装基辅政权”,其中,美国占了最大最重要的份额。

2月24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发布声明公开承认,在过去一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320亿美元的军事支持。

据同日的美联社报道,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早前的2022年4月22日,奥斯汀(左)与布林肯(右)在基辅和泽连斯基会面。看三人的表情,非常微妙

但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官方给出的这个数字过于保守,真正的数目,虽然没有俄方说的1500亿那么夸张,但肯定是远超500亿美元的。

毕竟,就看新闻里的相关报道,美国每次的“援助”,少则几十亿。多的有数百亿,最近的一次是2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称,美国政府将再向乌克兰提供约100亿美元的援助,拜登总统已经签署了相关文件。

很多人打趣,说这张照片讲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妈妈说,我可以玩游戏机了

当然,美国政府自己不赚钱,也不产军火,美方通过《租借法案》给乌克兰的这些军援,同样是需要经过政府采购流程,花钱向军火商们购买的。

2022年5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美国对乌克兰民主国防租借法案》

这一笔笔巨款,都从哪里来呢?

按照美方的公开解释,在2022年5月《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出台的同时,国会批准了一项没收俄罗斯寡头在美私人资产,并将其用来援助乌克兰的法案——也就是说,武装乌克兰的钱要俄罗斯出。

只是,人家俄罗斯寡头们可个个都精明的很,他们也不傻,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美俄关系日趋紧张,俄罗斯持续遭遇猛烈国际制裁之初,就已经开始陆续转移在美资产了。到了2022俄乌开战的时候,基本都“运作”的差不多了。

毕竟,连咱们普通老百姓理财,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何况见过大世面的俄罗斯寡头们。

2021年度的俄罗斯十大寡头排行榜

所以,除了薅俄罗斯寡头,美政府援乌方面,是有专门财政拨款的。

但还是那句老话,但美国政府自己是不赚钱的,这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印的。

美元的身份特殊,目前全球的任何一种货币,暂时还真的都没法跟它比。

国际市场上以能源、粮食、军火为主的大宗商品,几乎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各国贸易花的、赚的、存的,也基本全为美元或者美债。

因此,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印再多的钱也会稀释到全世界,而不只是在美国国内流通。

一旦美元印多了,全球都将与美国共同承担贬值风险,这就是所谓的“输入性通胀”,一种全球转嫁和分摊危机的主要操作。

正因为有全世界帮着美国来稀释这个通胀压力,所以即便美元会出现贬值,但放长线上看,美元却依然很值钱。

于是,靠着这个硬通货币的身份,美国可以加大马力印钱,而不必担心超量发行货币给国内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而换成别的国家,钱印多了以后,一不小心就这样了…..下图是这是一张面额一百万亿的津巴布韦币,你数数共有几个零?

很大程度上,也正因如此,在“援助”乌克兰的议题上,美国显得比其他北约国家,都要大方和痛快得多。

说了这么多,咱们最后总结一下。

乌克兰接受的“美国援助”,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进行操作的。

美国政府从军火公司那里采购武器,买完武器之后有偿“租借”给乌克兰;而所谓的“租借”对象,大部分都会消耗在战场上,效果基本等同于“购买”,只不过走了一种“先用后付”的形式罢了。

也说就是,通过《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军火金主集团们收钱,美国政府则达到了消耗和削弱俄罗斯的目的,乌克兰人民卖命同时还得“埋单”。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