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世界应“紧急寻求核裁军”,但同时又称核武器是国际和平的支柱,并辩称现在不是北约放弃核武库的时候。
11月10日,斯托尔滕贝格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北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年度会议上说,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消除世界核武器的努力。
斯托尔滕贝格宣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他同时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前进道路的最佳基础,该条约于1970年生效,其目的是防止核武器技术通过从核大国向无核国家转让而扩散,并确定彻底核裁军的目标。
然而,斯托尔滕贝格显然认为,让北约在这一崇高追求中树立榜样,率先以和平的名义放弃其核武库,将是一个坏主意。他坚持认为,核武器确实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补充说,任何核裁军都应该以他所称的平衡、对等和可核查的方式进行。
他说:“在没有任何保证其他国家也会这样做的情况下,放弃我们的威慑力是一个危险的选择。一个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而北约没有的世界,并不是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不过,他还是吹嘘北约在通往无核世界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他说:“过去30年来,我们共同将欧洲的核武器数量减少了90%以上。”
显然,斯托尔滕贝格忘了提及的是,这一成就并不是北约内部努力的结果,而是美国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结果。这些协议包括1987年的《中导条约》和1991年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2010年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一步限制了核弹头的数量。如今,斯托尔滕贝格呼吁俄罗斯和美国“继续在军备控制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延长将于2021年2月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然而,联合国秘书长没有提到,迄今为止,北约成员国美国一直不愿意这么做。
斯托尔滕贝格也没有提到,是美国在2019年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使欧洲濒临成为潜在核军备竞赛的战区。他也没有提到,美国在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后不到一个月就进行了一次导弹试射。相反,他继续追随美国的说法,宣布中国有参与军备控制谈判的“责任”,这是华盛顿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