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死对头苏联宣告解体,美方认为从那天起这个星球上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地面作战能力比美军还要强的部队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军装甲部队开始加强对装甲战车机动性能和信息感知能力的追求,甚至有一部分较为激进的人认为主战坦克这样笨重且感知能力不够突出的作战平台应该被逐渐淘汰。不久后,美军开始研发类似于“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这样的高机动战车,而世界上最早将坦克用于实战之中的国家——英国,也紧随着美国的步伐宣布暂停其多款主战坦克的研发工作。
然而同样作为坦克研发大国的俄罗斯并不这么想,虽然在苏联解体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并不那么好且失去了一些富有宝贵坦克研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军工企业,但在俄罗斯军方的眼里各种主战坦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会在俄军的战术体系中继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钢铁洪流”的传统可不能丢。俄军高层认为,所谓的“坦克无用论”终究只是毫无实战依据的想法,虽然九十年代左右人类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陆战当中集火力、防护能力、机动性以及信息收集能力为一体的陆地装甲作战平台却始终只有主战坦克一种,这是其他种类武器无法代替的。在这种想法下,俄军在国内经济稍有复苏迹象之时就开始重启一些苏联时期未完成的坦克研发项目,我们今天的主角T-90主战坦克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T-90主战坦克的诞生及外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军方提出要对当时装甲部队中服役的主力坦克T-72BM进行火控系统的升级,这一计划最终由著名的乌拉尔车辆制造生产联合体设计局(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乌拉尔研发与生产公司,该公司曾经负责过包括T-34、T-60以及T-70在内的多款苏/俄军装甲部队主力坦克,可以说该公司的命运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全权负责,项目代号为“188工程”。1990年秋天,乌拉尔公司的设计人员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样车并进行了初步野外实验,这辆样车在距离为1400km的运行测试中表现出了较为优越的性能,给在场的军方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军方依然对这一项目保持着很大兴趣,技术人员也通过分析海湾战争中美军坦克的表现进一步对“188工程”进行了改良。
1992年,新型坦克被时任俄罗斯总体叶利钦命名为“T-90”并在不久后正式投入量产,量产工作继续由乌拉尔公司下辖的车辆制造厂负责;1995年9月,T-90坦克首次被投入部队使用,位于西伯利亚的俄军装甲部队军事基地迎来了超过100辆新型坦克的装甲力量补充,而由于该型坦克在训练中表现出的优秀性能,目前这支部队中服役的T-90数量已经增长至了240辆。截至目前,T-90坦克的累计产量已经达到至少3200辆,而除了在俄罗斯军队中服役之外,还有包括印度、阿尔及利亚以及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五个国家在使用这款主战坦克担任己方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型坦克诞生之初乌拉尔公司就十分重视海外市场,第一批量产的T-90坦克中就有T-90S和T-90E两种外销版本,其中T-90S是专门为印度准备的,而印度也确实成为了这款坦克在海外的最大买家。俄罗斯人特地为这款T-90S起了一个富有印度风格的名字——“Bhishma”,即毗湿摩,是印度长篇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角色;除此之外,从2006年开始这款坦克可以直接在印度当地生产(这多亏了俄罗斯和法国人的技术支援),这为印度军方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根据媒体报道,俄印两国之间的武器购买方案价值初步估计超过7.5亿美元,其中包括转移生产技术和武器系统的费用;在此之后的2006年秋天,印度军方再一次和俄方签署了关于购买330辆T-90S主战坦克的购买方案,这次的金额更是达到了8亿美元。
二、独具匠心的装甲防护系统
美军坦克在海湾战争中遭遇的挫折让T-90的技术人员提高了对新型坦克装甲防护的要求,为了提高坦克抵抗反装甲炮弹的能力,他们采用了最新Kontakt-5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分布在炮塔上,这些装甲以不同角度安插,大幅度提高了炮塔的防御性能)——最终量产版的T-90的车身同时混合了传统钢板、复合装甲和Kontakt-5三种防御系统,并采用了和“豹二”坦克相似的低轮廓外形。而为了抵御21世纪以来较为流行的攻顶导弹,T-90的顶部也布置了一些ERA装甲;而整个车体较为薄弱的一些部位(比如炮塔前端)除了ERA之外还安装了一些夹着钢板的由陶瓷/特殊塑胶制成的双层复合装甲,与同样防护能力的钢板相比这样的配置更轻便也更坚硬。
而除了被动的装甲防护系统之外,设计人员还为该型坦克安装了多种主动防御系统。在后期的部分T-90坦克之上安装有Shtora-1防御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位于炮塔正面的两具红外线干扰器、两具3D6烟雾发射器和四具被动激光警报器,全部设备均由一台电脑来控制。该防御系统有能力在敌方激光定位武器锁定己方单位时自动发出警报,并自动将炮口调整至威胁来源的方向,大幅度提高了反制效率,而红外干扰器和烟幕弹发射器也可以干扰敌方反装甲武器的正常瞄准。与此同时,T-90坦克的炮塔顶端也安装有名为“Shtora-1 EOCMDAS”的防御协助组件,这一包括两具光电干扰放射器和四具激光感应器的系统可以在受到对方激光照射时迅速发射烟幕弹阻隔激光,使敌人失去目标。
而为了增强俄式坦克一直以来遭人诟病的夜战系统,T-90的车长和炮手都配备有专门的热像仪,可以在夜间时刻关注敌方动向,最大有效距离为3.7km。除了主动和被动防御系统之外,T-90主战坦克还配备了烟尘过滤装置、自动灭火系统甚至核生化防护装备——虽然冷战时期的核战争阴影已经烟消云散,但俄军还是决定未雨绸缪。在装备军队后的一系列测试中,该型坦克的防御系统表现十分出色,俄军上世纪末的一份测试报告中显示,T-90坦克的装甲在受到RPG火箭推进榴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各种反装甲导弹的袭击时有能力抵抗大部分攻击,最终评估得出这款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要超过当时俄军装甲部队装备的任何一种坦克。
三、武器装备和火控系统
T-90作为一种主战坦克其武器配置当然要做到种类完善且威力巨大。该型坦克的主炮采用了和T-80主战坦克一致的2A46M125mm口径滑膛炮,这种火炮也是苏俄坦克中最常装备的一种武器。虽然2A46M可以安装多种炮弹,但最常使用的就是9M119“反射式”反装甲导弹,这种导弹拥有半主动导引的中空装药高爆弹头,有效射程可达5km,在实战中除了有能力击穿敌方装甲部队之外在必要时也可以锁定武装直升机这样的低空飞行目标,毕竟武装直升机是现代军队中对坦克威胁最大的空中单位之一。说到防空能力,设计人员还为T-90安装了NSVT12.7mm口径防空机枪,这款作为副武器的机枪射速可达200发/分,最大射程也可以达到2km左右,完全可以胜任在战场上打击敌方低空单位的任务。
T-90坦克的火控系统是整个攻击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毕竟整个“188工程”的目标就是对坦克的火控系统进行升级。该型坦克的火控系统主要包括PNK-4S日夜瞄准器和具备激光测距功能的1G46日间瞄准仪,前者安装在车长位置,可以在夜间搜索1000米范围内的敌方目标(一般为与坦克大小相当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后期的T-90S版本更换的新型ESSA热成像仪使用了全新的热感镜头,使得该型坦克的搜索范围达到了5000米;而后者主要是为炮手准备的,该系统在激光测距的同时还兼具引导9M119反坦克导弹的功能,可以在5000米范围内侦测到敌方坦克大小的目标。除了这些之外,T-90坦克在装弹方面采用了自动装填机,可以使乘员减少至3人左右,这种俄罗斯人自主研发的装填装置可预装22发炮弹,装填速度为每发4s左右,可以提高坦克的作战效率。
总体来说,T-90坦克的各方面性能都较为出色,在实战中的总体表现也经受住了考验(叙利亚内战中俄方曾为政府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T-90),不过也暴露出了灭火抑爆系统性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当然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武器装备,T-90坦克虽然存在缺陷,但在经历了战火考验和长达二十年的各方面完善之后这款坦克在世界装甲车辆发展史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了此后俄罗斯坦克研发领域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