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部副主任和歼-20的设计总师杨伟介绍,目前国际上只有三架五代战斗机,即中国的歼-20,美国的F-22和F-35.这句话似乎指名道姓地在针对苏-57。
杨伟说,俄罗斯的苏-57强调的超机动性不适用于现代空战,因为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出现使得战机的机动性的作用降低,飞机的机动性不可能高于导弹。
杨伟认为,现代战机最重要的部件是雷达,即有源电子相控阵雷达,借此来获取信息,并交由人工智能来处理。
外界的干扰源非常多,而隐身战机的辐射信号又非常低,成功处理从各种设备接收到的信息的关键是使用人工智能。
五代战机需要更大的航程,更好的隐身性能,更强大的中距和近距导弹。集成式的火控系统要成为网络,实时显示集成后的敌我态势,为飞行员选择最佳的攻击路线,并和所有己方飞机共享目标信息。
很多中国航空业的人都认为引进苏-57是没有必要的。苏-57的很多技术都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
众所周知,美国的飞机具有着出色的隐身技术,但对于近距机动性方面着墨不多,气动结构简洁,更多地依靠强大的发动机来实现较强的飞行性能。苏-57则正好相反,它拥有着极为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隐身技术几乎聊胜于无。
每隔一段时间,俄罗斯媒体就会刊登关于中国想要引进苏-57的新闻,借此为苏-57造势。
的确,在中俄的军备贸易史上,往往一件武器在出售给中国后,就会引起热销,从苏-27,苏-35,到S-400导弹,都是如此。
既然中国这样的军事强国都引进了,其他国家引进就会少很多顾虑。之前俄罗斯就成功向中国推销了一个团的苏-35S,如今俄罗斯也想故技重施,向中国推销大约12架苏-57战斗机。
俄媒称,中国极力贬低苏-57,或许只是为了压价。目前苏-57的初步报价仅4000万美元,这个低价对中国可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武器装备的比较往往是一种纸上谈兵,其实连中国自己也不敢保证歼-20在未来战场上就一定能所向披靡。
那么在高风险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进口另一种同类战机以防万一也未尝不可。
两条腿走路也一直是中国军备发展史上的传统。另外,中国南北两家大型航空企业的竞争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北方的沈阳厂在五代战机的竞标中败给了南方的成都,这导致沈阳只能继续量产四代战机,如歼-16。
而如果引进苏-57,由于其技术体系是传统的苏霍伊系,无论后勤还是研究,任务都会归沈阳所有。所以北方支持引进苏-57的呼声日益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