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只能选一个!美逼着韩国就范,韩外长摊牌

今年以来,美国就想在西太平洋地区制造冲突,比如说前不久,派出佩洛西窜访台湾以求在台湾点起一场大火,见中国控制的好,并加强了对台湾周围的巡逻。

又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韩国,美国还没开始挑事,韩国外长就发表讲话,说韩国若失去了与中国的合作,那么韩国经济也就失去了方向,必将陷入迷茫,如果整个印太地区失去了中国这个贸易伙伴,那么整个印太地区的经济都会陷入迷茫。

韩国急忙表态其实就是告诉中美两国,韩国不能失去中国这个伙伴,更不会主动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不仅如此,韩外长还表示韩国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这下真是给美国一个下马威,美国还没出招就已经输了,要知道,韩国的国家安全都靠美国保护,就是这样的一个在军事上极度依赖美国的国家,表明了要积极推进对华的合作,这让美国情何以堪,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对周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

如果韩国帮助美国对付中国。是非常冒险的举动,要堵上整个韩国的国运,而且美国赢了又能怎样呢,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受阻,从而影响韩国经济的发展,因为韩国需要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韩国的产品也离不开中国市场,这还是帮助美国最好的结果,那如果贸易摩擦一打就是几年,最后美国不打了,留下东亚烂摊子的时候,中国和韩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国什么也没失去,而韩国却失去了整个中国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链的国家,韩国人跟中国人做生意就不怕被卡脖子,因为中国从原材料到工业品都卖。是个正常的国家都知道怎么选,那如果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不理睬美国,韩国会得到什么呢,最基本的就是韩国不会失去中国市场,从而得到正常的发展。

这就是韩国清醒的地方,为什么韩国那么清醒呢,因为有国家已经替韩国探过路了,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上届政府非常的相信美国人的那套中国威胁论,从而实施强硬的对华态度,不惜发起贸易摩擦来对抗发展迅速的中国,韩国看清楚了局势,因为澳大利亚失去了中国市场转而进攻印度市场失败,韩国可受不了这个打击,韩国知道自己没有澳大利亚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没有澳大利亚那样丰富的资源。如果韩国败下阵来,那韩国的经济发展看不到任何希望,也找不到替代中国的国家。

韩国更不愿意惹恼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国家的和平稳定。现在韩国周边的几个国家没有弱的,那更是不给韩国半点喘息的机会,韩国走错一步,整个韩国必将沦为战场,所以韩国需要美国的保护。而另一方面韩国又需要同中国发展贸易,因为美国每年的驻韩军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钱了美国照样不会保护韩国,所以韩国只能努力做到两头不得罪。

在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韩国总统尹锡悦选择避而不见,生怕惹祸上身,同时韩国也开始有意缓和对日本的态度,在韩国民间对日本的仇恨度是很大的,韩国政府不惜惹恼民众也要推进与日本的关系,是为什么呢,是韩国在经济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事实确实是这个样子,韩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非常依赖中国,那为什么韩国也想缓和与日本的关系呢,那是因为韩国想打开日本的市场,日本虽然小,但是日本可是个发达国家,市场也是非常大的。说到底还是中国的影响力确实上去了,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无法想象失去中国后的场景,所以韩国绝不会帮助美国对付中国。中美两国对韩国来说都很重要,但是中国不会去控制韩国,美国是不一样的,美国想控制韩国,使韩国成为美国的傀儡,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工具。

而且美国离中国太远,败了还能逃回老家,韩国人再撤就掉到海里去了。韩国绝不会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交给美国,美国利用韩国对付中国的计划也落空了。美国计划落空的根本原因就是,韩国清楚的知道中国的实力,清楚的知道美国不是中国的对手,无论是贸易摩擦还是真正的战争,美国都不可能跨越整个太平洋战胜中国,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上去了。或者说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中国了。中韩和平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韩国也好,其他国家也罢,都不想沦为大国的战场,这也是美国在国际上处处碰壁的原因。

在几十年前,大家都是一穷二白,打起仗来也不怕损失什么,现在世界各国都慢慢的发展起来了,谁也不愿意沦为战场。乌克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听美国的话对付俄罗斯,乌克兰被打成废墟,美国也没有出一兵一卒,只是象征性的提供一些武器。又有谁去管乌克兰以后的道路呢,或者说战争之后乌克兰还存在吗,即使存在也只是一片废墟而已。韩国作为旁观者看着澳大利亚以及乌克兰的命运,就清晰的知道,美国的话不能听,不能信,否则惹火烧身,后悔莫及。无论是贸易摩擦还是战争,韩国都打不起。所以韩国外长的清醒发言和韩国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经认可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愿与中国为敌,而小国只能在中美之间周旋,因为他们谁也惹不起。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