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自现代航母诞生至今, 这一水面战舰已历经长达一百余年的发展,作为人类所使用的体型最大,威力最强,和最先进的海上综合作战平台,航母的主要作用是为各型战机提供从海上起降实施攻击的支点,因而它也被称为“可移动的飞机场”。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目前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战机从航母起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而降落的方式则只有一种,即通过阻拦系统进行着舰,现阶段航母普遍采用的是液压式阻拦系统,它由制动器械冷却设备,以及液压缓冲设备所组成。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我们直观看到的阻拦索,仅是这个系统中“最简单”的一小部分,即便是这个最简单的,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俄英中这四个国家,能够独立研制并生产出来,作为四个中最晚列装航母的国家,我们曾被西方国家自以为是的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研制出合格的阻拦索。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通过科研人员的艰辛攻关 2012的年11月23日,歼- 15 “飞鲨”战机在国产阻拦索的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首次着舰试验,至此我们不仅成为世界上,少有掌握该项关键技术的国家, 并且还让俄罗斯海军专家赞叹道,这要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 还要先进。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目前航空母舰的阻拦系统,正在由液压式向电磁式过渡,相比较于前者 后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和高效,液压式阻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当战机勾住阻拦索以后,系统会在短时间内,将舰载机着舰时所产生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势能以及压油的热能,由于系统本身的阻力几乎是恒定的,难以对不同类型的舰载机实现精准化控制。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因而会在阻拦过程中,可能会对尾钩以及与之相连的机身部分,产生一定损伤,另外由于结构复杂体积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操作和维护。

中国曾被认为造不好航母阻拦索,而现实中国已经向电磁式发展

电磁式则克服了这些弊端,其一是精简操作人员的数量,其二是不同类型的舰载机穿插进行降落时,相关人员只需按下按钮,系统便会自动调节阻力大小,根据此前相关报道来看,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实现技术突破,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使用电磁阻拦系统的国家。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