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美国“黑枪”现身南海 国防部发罕见警告

如果美国执意在南海问题上搞事情,那么,就让它先看看一代伟人当年的预言:“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南海浪欲静,美国疯不止。今年上半年,美国军机在南海活动多达2000多次,仅是在近两周,美军军机已经连续12次抵近南海侦察;而进入7月,美国“双航母”战斗群已经两度在南海联合军演——美国妄图凭借军事力量把南海水搅混的图谋根本不再掩盖,还企图鼓动它的盟友和伙伴也把军舰开到这片海域挑事闹事,唯恐南海不乱。

美军加剧在南海制造事端的同时,美国政客也在南海问题上狂言不断。美国国务院7月13日发表所谓南海声明,否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叫嚣“世界不会允许中国将南海视为自己的海上领土”,声称“北京宣称拥有南海大部分的近海资源是完全非法的!”

随着美国军方与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胡作非为,关于特朗普在选情告急的情况下,可能在南海地区发起军事挑衅的担忧和论调多了起来。甚至有关舆论认为,特朗普为了谋求连任,会采取更加强硬而危险的做法,包括偷袭中国南海岛礁可能会成为选项。第一军情军事专家执戈者认为,美国如果真的敢对中国这么干,那么,美军在解放军面前绝对讨不到便宜,中国的反击会让美国很难受、很难堪!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发疯,一个重要的目的,无疑是企图制造热点转移国内矛盾。法国曾经流行过这么一种说法:“当家里有难的时候,就把它转送给你的邻居。”这样一句话,完全可以用以形容美国当局为一已私利不惜制造矛盾与冲突的险恶用心。当下的美国,疫情已经完成失控,国内种族矛盾上升到“暴乱”境地,第二季度GDP暴跌34.8%,“创1940年来最糟记录”,而特朗普的竞选的民调支持率也大幅落后于他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选择在南海问题放大招,就是妄图制造中美对抗热点转移国内矛盾的伎俩。

美国之所以把转移矛盾的目标对准中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体量够足大发展足够快,已经被视为大国崛起的代表;另一方面在于:中国所处的地区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快速上升,成为大国战略角逐主要舞台,美国一些人片面认为,只要压制住中国、控制住亚太,就能保证美国的地位不会动摇,却看不到美国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战略的过度扩张,而国力难以支撑带来的后果。

美国把南海地区作为发力的一个重点,也与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推进有很大关系。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是遏制与包围中国,这一战略设计中有诸多围绕中国的热点和敏感点,而南海既处于美日澳印力量联合的交汇点,又处于中国与东盟的利益分歧点,美国也就觉得,利用南海问题既可以形成印太战略的合力,又可以分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因此,南海就成了美国印太战略不可多得的着力点。不过,以中国为“假想敌”,在广袤的亚太摆弄“大棋局”,把南海作为撬动中国和亚太地区格局的“棋眼”,显然是美国诊错了病,吃错了药,照此下去,难免危险。

其实,此前的奥巴马政府在南海的折腾已经是不遗余力了。比如,高调宣称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煽风点火制造输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拉拢南海周边国家“组团儿”对抗中国,打着维护“航行自由”的名义派遣军舰到南海域炫耀武力,鼓动菲律宾前政府制造一场荒唐且非法的“南海仲裁案”等等,多策并举,机关算尽。然而,事实已经表明,这些明里暗里的招数并没有什么用。中国捍卫南海权益的决心和意志没有受到丝毫动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力量和手段不断增强,中国与有关国家通过直接谈判解决争端的共识和意愿没有受到干扰,以南海为“基地”的反华阵营也没有出现。

随着美国怂恿相关国家在南海闹事伎俩的失败,美国迫不及待地赤膊上阵走到了前台,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完全撕下了“中立”的“遮羞布”,当下的美国严重错估了南海的形势。中国在南海的权益有着充分的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有关国家尽管有着利用美国的所谓支持在南海捞取更多利益的打算,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海的便宜没有那么好占,让他们冒着与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强邻国翻脸的风险为美国火中取栗,这种事儿很只能会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因此,南海相关国家没有哪个愿意成为美国阴谋的牺牲品。相反,相关国家与中国不断接近,已经预示着南海的风云不会因为美国的蓄意介入而变天。

特朗普政府近期关于南海的嚣张言论表明,它既没有认清南海问题的时与势,也没有接受奥巴马时期费力不讨好的失败教训。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7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有着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美方在南海“兴风作浪”只会让中方更加坚定地“乘风破浪”,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更加坚定地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如果美国执意在南海问题上搞事情,那么,就让它先看看一代伟人当年的预言:“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显然,在南海问题上,手莫伸,否则,伸手必被捉!

这段时间以来,美国频繁在南部海域挑衅与我国的事端,拉拢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在该海域联合军演,企图搅乱我国南部海域的形势。

除了军事上的叫板以外,美国同时还在科技上,贸易上甚至舆论上对我国进行连番“轰炸”,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美国这一系列的针对我国的举动让中美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近日我国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就对此做出了分析,声明中国如今应该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张召忠表明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特朗普想通过与中国的冲突来转嫁国内危机,转移舆论以及重新获取国内民众的大量支持。

“未来四个月战争的威胁将持续增大,特朗普很有可能对中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中国遏制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战争。”

张召忠的这番话很显然是在向我国人释放打仗预警,可中国早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就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和平持续了四十多年,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也因此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一般我们在电视上或者新闻上看见其他国家爆发战争时,总觉得战争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可现如今当战争威胁迫在眉睫时,我国人是否有敢于一战的勇气?

当然,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对战争做一些前瞻性的预测,例如战争规模多大?持续的时间多长?对民众的影响多大?

1991年发生的那场战争仅持续了两个月不到,可见现代化战争中已经不像是以往那样的全面战争,持续个一年半载的,如今随着武器装备越来先进,一旦发生战争,实际上得出输赢的结果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上述所说的事实上只适用于一些中小型国家,并不适合像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那些中小型之所以不能够抵抗长期的战争的最大原因就是军事实力薄弱,其武器装备都是打一件少一件,根本不能及时的补给。

在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下,关键性武器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直到军事抵抗完全崩溃,这场战争才算结束。

相反,如果像中国或者俄罗斯这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以及核武器的国家来说,想在军事上打败他们都是不切实际的,不然面临的最终结果都只会是两败俱伤。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会对中国或者俄罗斯展开全方面的常规打击,一般都是局部地区的战争。

加上战争一旦开启,这些强国的完整国防工业体系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进行补给,例如运输武器装备以及兵力等,如此一来,战争必然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而长期的战争一般得出输赢的结果就是哪一方经济先崩溃,哪一方就会输掉战争。

长期的战争关乎的不只是军人,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当这场战争真的会有牺牲一代或者两代人的幸福时,我国人是否还愿意?

答案是肯定的,和平是打出来的,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的可能发生的战争,遏制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战争。

一旦美国真的不顾一切向中国发动战争,我国也势必全力反击。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