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比歼-20科幻,誓把鸭翼玩出天际,中国6代机预研方案引争议

随着歼-20战机的入役,按照“服役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中国六代机的发展方向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份,航天工业在创建69周年纪念活动上的一张配图中出现了一款从未曝光的中型战斗机,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战斗机的外形​。

成飞曾发布的纪念品也有一款中型战斗机,很可能是六代机的方案之一。

近日,又有两种六代机预研方案被曝光,一种是无尾三角翼,看上去与“无侦-8”较为类似,采用背后进气,应该是追求高速飞行、高隐身性能的方案。

争议最大的是一种无尾鸭翼布局,这个鸭翼的位置竟然与机头融为了一体,被认为是要把鸭翼玩出天际的一种方案,应该是追求高隐身和超常规机动能力的方案。

成飞从研制歼-10开始就一直在研究鸭翼,到了歼-20时把鸭翼和边条翼气动布局玩到了极致。歼-20的最大升力系数是现代战斗机中最高的,日前还拿到了中国专利局的外形设计金奖。

然而,六代机有可能采用鸭翼布局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更何况这种鸭翼面积大到能够影响到飞行员的左右下视视野,解决方案是利用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的DAS技术实现360度视野无死角。

这一方案被认为是放弃垂直尾翼后战机机动能力最高的方案,如果与矢量推力发动机配合可以大幅提升战机的敏捷性,特别是超音速机动能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歼-20的研制成功证明鸭翼并不会对战机各方向的雷达反射面积造成影响,采用超分子透波材料后甚至对隐身性能更为有利。

这种方案的出现并非不靠谱,很可能是超视距空战、超音速机动和信息为王设计思想的产物。主要理由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歼-20总师杨伟在论文中说过,未来空战中信息掌控能力越来越重要,机头融合鸭翼布局可以让战机拥有更大的机头,可以安装更大直径的机载雷达,这是一大优势;

二、下一代战斗机为了获得宽频隐身能力普遍采用无垂尾布局,机头融合鸭翼将能够在隐身能力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确保战机获得超机动能力,与矢量发动机配合时机动能力甚至能超过非隐形战斗机;最后,融合鸭翼布局是成飞的强项,把自己专长发挥到极限是一件非常有可能的事。

目前全球对六代机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超级隐形、超常规机动、超远程打击、超维度物联和超域界控制。

其中,超级隐形和超常规机动都与气动布局息息相关,采用机头融合鸭翼显然能满足这一要求。

当然,要研制6代机还要在发动机、雷达、激光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比如变循环发动机、太赫兹雷达和近距激光自卫武器等。

在此之前,在现有战斗机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配备“忠诚僚机”等新技术最多只能算是5.5代战斗机。

中国已经有了一款有鸭翼的歼-20五代机,未来完全有可能再来一款鸭翼六代机,这也算是一大特色。

虽然颜值不怎么样,但是作战性能预计能实现跨越和领跑,值得我们骄傲。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